
大家好,我是吴师兄。
上周群里有位同学在大模型面试时被问了这样一道题:
“能不能手写一下 PagedAttention 的实现逻辑,并讲讲它和 KV Cache 的区别与优化点?”
他当场愣住了,只能尴尬地回答“没听过”。
这类底层优化相关的考点,其实在近一年的大模型岗位面试中频频出现,尤其是服务端推理、部署方向的岗位中,PagedAttention、KV Cache、分块调度、流式输出、吞吐率优化,基本上成了面试官判断“你是否真的做过大模型实战”的标志性问题。
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这道题的知识背景与答题框架:
-
什么是 PagedAttention? -
它解决了什么问题? -
工作流程是什么? -
和传统 Attention 的本质差异是什么? -
为什么它是 vLLM 系统的核心? -
面试中如何答得更有逻辑和深度?
如果你正在准备大模型相关岗位的面试,建议收藏和精读。
一、PagedAttention 是什么?
PagedAttention 是一种受操作系统“虚拟内存分页机制”启发的注意力机制变种,目标是优化大语言模型(LLM)推理过程中的 KV 缓存管理,提升内存利用率与推理吞吐性能。
传统的注意力机制在推理阶段需要维护一份 Key/Value 缓存(KV Cache),这个缓存会随着生成的 token 数不断增长。当模型接收长上下文、或处理高并发请求时,KV 缓存会变得非常庞大。
问题就出在这里:传统实现往往要求 KV 缓存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,容易引发两个关键问题:
-
内存碎片化严重:无法复用零碎内存。 -
内存申请失败:当可用内存不连续时,会直接申请失败,模型推理报错。
PagedAttention 引入分页思想,把 KV 缓存“分页”成若干小块,每块包含固定数量的 token 的 key 和 value,存储在非连续的物理内存中。
系统通过一个“块表”来记录逻辑块与物理内存块之间的映射,从而像操作系统一样,进行灵活的缓存管理。
二、为什么需要它?PagedAttention 解决了哪些问题?
传统注意力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为训练而非推理服务,尤其是在生成式任务中,它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:
-
推理阶段缓存不断增长:生成每个 token 时都要使用之前所有的 key/value 缓存,随着生成长度增加,KV 缓存会呈线性增长。 -
高并发情境下资源冲突频繁:并发多个请求,每个请求都需要独立缓存,容易导致 OOM(Out of Memory)。 -
重复计算浪费算力:没有缓存复用机制的 naive 实现会重复计算已生成序列对应的 attention。 -
动态 token 长度造成管理混乱:每个请求的 prompt 长度不同,预留缓存空间难以预测。
PagedAttention 从底层结构出发,解决了这些问题:
-
分页分块:不要求连续内存,规避碎片化问题; -
灵活调度:按需分配与释放 KV Block,提高缓存回收能力; -
可共享机制:部分 KV 缓存可以在多个请求之间共享,支持高效的并行采样; -
适配长序列推理:即便上下文极长,分页机制仍能保障推理的稳定与高效;
这使得 PagedAttention 成为目前大模型推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基础优化之一,vLLM、OpenLLM 等多个推理框架均已内置该机制。
三、PagedAttention 的工作流程
PagedAttention 的整个工作流程可分为两个阶段:prefill 阶段和 decoding 阶段。
(1)prefill 阶段:初始化缓存
-
用户输入 prompt(如:“请写一首诗”),这个 prompt 会被切分为若干 token。 -
系统将这些 token 分块,每个 block 包含固定数量的 token(如 128 个),组成逻辑块。 -
每个逻辑块通过映射表被分配到实际的物理内存块中。 -
KV 向量(即 Attention 的 key 和 value)会存储在这些物理块中。
这一步就像操作系统中的页表,将“虚拟地址”映射到“物理地址”。
(2)decoding 阶段:使用缓存 + 更新缓存
-
每当生成一个新 token,模型需要利用之前的所有 KV 信息。 -
此时系统会通过逻辑块的索引,在块表中查找对应的物理块,从中取出历史 KV。 -
同时,生成的新 token 的 KV 信息也会被划分到新的 block,追加写入并更新映射表。
整个过程动态而高效,支持缓存增量更新、共享、释放,大幅减少内存占用,提高推理吞吐量。
四、和传统 KV Cache 有何差异?
对比一下传统做法和 PagedAttention,可以清晰看出本质差异:
|
|
|
|
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也正因如此,PagedAttention 已成为包括 vLLM 在内的新一代推理框架中的“标配模块”。
五、为什么说它是 vLLM 的基石?
vLLM 是目前大模型推理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优化框架之一。
在 vLLM 中,PagedAttention 被用于:
-
高效管理 KV 缓存池:通过“分页机制 + 映射表”统一调度不同请求的 KV; -
流式输出优化:保证低延迟、高并发下仍能快速响应; -
共享机制提升采样效率:同一 batch 中多个生成路径共享 prompt 部分的 KV,减少冗余计算; -
与 block scheduling 配合:实现 token 级别的并发调度。
很多大模型推理的性能瓶颈,其实不是出现在计算上,而是卡在了缓存调度和内存管理上。而 PagedAttention 正好切中这个瓶颈。
六、面试中怎么回答这道题?
如果你在面试中遇到这个问题,建议从以下 5 个层次逐步回答:
-
概念识别:PagedAttention 是什么,在哪些系统中使用过; -
动机背景:它解决了哪些传统 KV Cache 面临的问题; -
结构原理:KV block 的划分、映射关系、分页调度; -
对比分析:与传统 Attention 实现做对比,突出其优势; -
应用举例:举出 vLLM 中的使用场景,如 KV 共享、吞吐优化、长文本推理等。
如果你还能画出一个示意图(逻辑块→块表→物理内存映射),那面试官基本上会直接打上“工程实践强”的标签。
七、结语
PagedAttention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“工程+架构”类考点,属于真正落地过大模型项目才可能接触的内容。
它不依赖高深数学推导,而是考察你是否真正理解推理阶段的大模型运行机制,是否做过高并发部署调优、是否了解 token 级别调度和缓存机制。这些,都是校招/转行选手与有实战经验选手之间的分水岭。
你可以不手写代码,但你不能完全没听说。你可以回答不完整,但你要知道它的设计思路。
如果你准备冲刺 2025 秋招的大模型岗位,那么像 PagedAttention、KV Cache、RAG 架构、MoE 路由、Streaming 解码、推理加速等知识点,一定要提前储备。
真正的大模型面试,从底层原理走起。
如果你需要我继续帮你拆解更多大模型核心模块,比如:
-
KV Cache 机制实现细节 -
Rotary Positional Embedding 的应用场景 -
RAG 系统中的索引构建逻辑 -
Function Calling 的调用规范和 schema 输出
可以继续留言给我,我会整理成系列干货。
写到这里,希望你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,不会再懵圈。真正懂底层的人,从不会被问住。
自 2025 年春节以来,吴师兄的大模型冲刺营已经陪伴数百位同学完成从“看不懂源码”到“能手撕 Transformer”的转变。
如果你也在准备秋招,渴望进入大模型方向的大厂岗位,不妨认真考虑加入我们。

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网课,而是一套覆盖全流程的陪跑式成长体系:
-
我们不堆概念,而是真正带你做出能上线的大模型项目 -
我们不空谈理论,而是手把手拆底层细节,讲到你会为止 -
我们不让你一个人卷,而是组团并肩冲刺,每天有人答疑、有人陪练

我们坚持:项目不是模板填空,而是要匹配你的简历背景和目标岗位,帮你定制出专属的实战履历。
你不是来“听完课程”的,而是要“亲手做出来,并讲得明明白白”。
如果你:
-
想补上工程实践的最后一环 -
想让简历从“理论堆砌”进化成“能跑能讲的项目” -
想在大模型赛道真正跑通“技术-项目-面试”的闭环
欢迎加入这场为期 99 天的大模型冲刺计划。我们已经出发,终点是 offer,不如一起登船。
“真正的学习,从不是刷课堆知识,而是一次次‘我能搞出来’的自我验证。”
今年秋招,一起冲!
加入一起学习

